2023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制度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智能算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迎来一波新的热潮。放眼全球,数字经济赛道竞争日趋激烈,数字经济产业进入“大发展时代”。
►►►数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数字经济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迅速蔓延,激烈的竞争成为未来趋势。5月,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1.5%。2022年数字中国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地的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其他地区也在数字化发展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报告提到,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8%;数字经济规模同比增长7.6%,高于GDP增速5.4个百分点。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韩5国总体的1.6倍。产业数字化持续带动5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达86.4%。2023上半年,数字经济延续高增长态势,例如北京作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9180.5亿元,同比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制度支撑体系持续完善 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上半年,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预期。
自2017年起,“数字经济”已有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底,“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2023上半年,我国进一步从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改革等方面完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建设。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磅文件,明确了数字中国顶层设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以实现到2035年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拟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多地进一步细化数字经济发展相关举措。例如,3月,山西省印发《数字产业培优壮大202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振兴“229”工程,促进数实融合、数智赋能。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交易激励计划,为数据场内交易全新增长提供有力保障。6月,山东省印发《数字强省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五大类46项措施,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北京市印发了《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大模型引爆算力缺口 建设智算中心是“正途”
2023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带动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智算中心从最初的概念发展成数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公共算力基础设施。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让“算力”一词实力破圈。2023上半年,元宇宙、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ChatGPT为首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对智能算力的需求。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我国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年增长率在30%左右,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过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
各行业日趋强烈的智能算力需求,正在激发全国性的智算中心建设热潮。1月,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浪潮信息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全国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以东部地区为主、向中西部地区拓展。2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建言大力推进“东数西算”落地,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其中,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建议,鼓励科技企业围绕算法模型开源、开源数据集建设、数据要素共享流通、智能算力集群建设等关键点进行长期投入,加快数据、算法、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从而降低AI开发和应用门槛,让AI融入千行百业,为产业数字化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火 迎来新一轮“向上而生”
2023年上半年,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平稳增长,ChatGPT之火又成功引燃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与热情,加快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共识。
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2023上半年,随着ChatGPT爆火,以大模型、大数据、高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AIGC)被推上“热搜”,掀起全球科技公司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竞赛。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7月初,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75.4万余家,上半年新增注册26万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北京的企业数量分别以41.4万余家、22.9万余家、22.3万余家位列前三。此外,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汇集全球各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议题,大模型、AGI(通用人工智能)成为会议“标配”。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多领域商业化落地。4—6月,智能办公领域,钉钉、天猫精灵等产品接入“阿里版ChatGPT”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测试,金山办公旗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WPS AI接入PPT演示文稿等办公产品组件;数字化营销方面,微盟发布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型产品WAI,应用于25个场景;网络安全方面,360发布认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脑4.0”,可接入浏览器、搜索、安全卫士等全端产品,实现智能化重塑。
近日,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又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在政策护航下,随着算力、算法、数据发展相互赋能,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加速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跃升,从而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宏伟蓝图已经初具形态。2023年,不仅会是前几年数字经济布局全面落地的一年,也会是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开始活跃的一年,同时更会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井喷式发展、各产业全面加速走向数字化的一年。